肝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也是人体物质代谢的主要器官,具有合成分泌、排泄、生物转化和屏障等功能,肝细胞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

 

 

人体的肝细胞主要有两大类:肝细胞和肝内的胆管细胞。原发性肝癌就是从这两种细胞演变而来的。

 

 

肝癌患者发现病情时已多为晚期,病死率高。我国是肝癌发病重灾区,患病率和死亡率占亚洲近70%,居亚洲之首。

 

 

img1

 

 

由于起病隐匿,或在肝损伤出现时未能及时干预,导致我国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多属于晚期,治疗效果较差。

 

 

但事实上肝癌是可预防可治疗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肝癌!

 

肝癌的危险因素 

 

1. 肝炎

肝炎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据统计,全世界50%的肝癌与乙型肝炎有关,25%与丙型肝炎有关。在我国,最容易患肝癌的是乙肝患者。年龄大于40岁的中老年男性乙肝患者则更易患肝癌。

 

 

2. 嗜酒

俗话说,“喝酒伤肝”。过量、长期饮酒可引起肝解毒功能下降,营养素摄入减少,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并通过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等步骤,最终导致肝癌。

 

 

img2

 

 

3. 食物霉变

霉变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毒素,这种剧毒物质的致癌强度比二甲基亚硝胺高75倍。例如,霉变的花生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毒素。长期进食霉变食物或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均容易患肝癌。

 

 

img3

 

 

4. 水污染

污染水中含有有机氯农药、腐殖酸、微囊藻毒素等,这些毒素可能会诱发肝癌。

 

 

5. 其他

肝癌的危险因素还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接触有毒物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型肝炎、遗传性血色素沉积症、肝小静脉闭塞症、Wilson病、寄生虫感染、幽门螺杆菌等。

 

 

肝癌常见症状 

 

 

肝癌起病常常比较隐匿,早期肝癌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因此常常不易被发现,即使有临床表现,也多由原有肝炎或肝硬化所致。因此,肝癌本身的临床表现实际上多为中、晚期表现。常见的症状有:

 

 

1. 右上腹疼痛或不适: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或持续性钝痛和急腹痛,夜间或劳累时可加重,休息难以控制。

2. 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饭后上腹饱胀、恶心、腹胀及腹泻等。

3. 发热:肝癌患者还可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7.5~38,多由肿瘤坏死或肿瘤代谢产物引起。

4. 消瘦、乏力:多为肝癌晚期的临床表现。

5. 出血:由于肝癌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因此,患者会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瘀斑,这是由肝功能失代偿所致。

6. 其他: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腹水、黄疸,以及进行性肝大或及肿物等。

 

 

如何尽早发现肝癌? 

 

 

肝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往往临床患者就诊时病期已较晚,失去最佳的治疗机会。因此要做到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从整体上改善肝癌患者预后。对适当的人群进行普查、筛查并采取进一步的诊断方法,是早期发现肝癌的重要手段。

 

 

img4

 

 

筛查的对象主要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患者、有肝癌家族史者、有血吸虫感染病史者、肝硬化患者或多年烟酒者等。检查手段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超声检查两项,一般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

 

 

从早期肝损伤到肝癌,可怕的四步曲!

 

 

1. 早期肝损伤「脂肪肝或肝脏炎症,代谢难以顺利进行,肝细胞会变性、坏死」

2. 肝纤维化「肝纤维化炎症继续发作,刺激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

3. 肝硬化「纤维组织增多、变硬」

4. 肝癌「肝硬化之后,如果患者还伴有糖尿病、肥胖、高血脂,内分泌紊乱,人体的内环境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导致免疫系统监督肿瘤发生的功能下降,不能清除异常的变异细胞,进而癌变。」

 

 

如何有效预防肝癌? 

 

 

预防乙肝及丙肝感染是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预防手段。乙型肝炎主要通过母婴、血液、性接触、生活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患有乙肝的母亲在分娩后应给婴儿注射免疫球蛋白。乙肝患者亲属应抽血化验检查有无罹患肝炎,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肝炎,达到预防肝癌的目的。

 

 

img5

 

 

80~90%的丙型肝炎是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的,所以严格控制输血源,尽量减少输血或应用血制品是减少丙型肝炎、控制肝癌发生的另一有效措施。此外,要妥善保管各种食物防止其发生霉变,不酗酒、积极治疗脂肪肝等都会起到预防肝癌的作用。

 

 

哪些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原发性肝癌?

 

 

血液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检测。目前,AFP检测作为肝癌的重要标记物,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普查、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和判断预后。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等。在国际上应用美国肝病研究协会的诊断流程较多,以占位<1厘米、1~2厘米和>2厘米对肿物和诊断流程进行区分。对于有慢性肝病背景的患者,肝内结节>1厘米,结合1~2个典型的影像学检查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img6

 

 

3. 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是肝组织活检,即在B超或CT的引导下,用细针经皮肤穿刺肝取得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肿瘤定性诊断的最终依据。由于穿刺属于侵入性检查,可能带来穿刺部位出血以及肝癌沿针道播散的危险,因此往往在非侵入性检查无法定性时才考虑实施。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目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

外科手术切除及肝移植均属于根治性治疗,是肝癌治疗的首要选择。

对于早期肝癌,根治性切除是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在肝移植中,由于肿瘤和发生硬化的肝都被切除,有效降低了肝内肿瘤复发及因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的风险。近年来,肝移植已成为合并肝硬化的小肝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非手术治疗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局部消融治疗。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指通过肝动脉注入化疗药物,不但可使肿瘤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提高,更可使全身性的化疗副反应明显减少。

 

 

img7

 

 

局部消融治疗为不宜手术治疗的小肝癌提供了首要的选择,是一种低侵袭性的方法,以药物杀灭癌细胞或使用能量消融肿瘤,达到治疗的效果。在不同的局部消融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包括射频消融、经皮酒精注射、经皮微波固化。因此,局部消融也用于多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内局部性肝癌的控制以及肝癌患者等候肝移植时减慢肿瘤生长速度。

 

 

分子靶向治疗(索拉菲尼)主要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以及合并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临床试验表明,索拉菲尼能够明显延长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大多数不良反应是可以耐受的。但并非所有肝癌患者都适用分子靶向治疗,具有凝血机制障碍、消化道出血等病症的患者均不能耐受。

 

 

近年来,我国男女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下降趋势,但我们仍然是乙肝大国,60岁以下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占到总人口的7.18%,也就是有1亿多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中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约有20,000-30,000万人。

 

 

国人的乙肝病毒感染85-95%是婴儿期感染的,而5-15%是成人期感染。只有控制了肝炎,降低了乙肝的发病率,才能降低国人的肝癌发病率。

 

疫苗、抗病毒治疗、安全输血和注射,以及减少过量饮酒都是预防肝癌的有效措施。由于乙肝疫苗不能保证终身免疫,所以,我们成年人也是需要再接种乙肝疫苗的。